□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
“朋友,是春天了,驱散忧愁,揩去泪水,向着太阳微笑……”在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T2航站楼出发大厅,市民刘晟敏在借阅机前打开有声书软件,收听舒婷的《初春》。
“截至目前,我们云端图书馆的访问量已达1950万次。”4月20日,新疆图书馆数字技术部主任于志敏告诉记者。
古时读书“一卷在手”,现时读书“一屏万卷”。线上读书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技赋能添智慧
乌鲁木齐市地铁一号线“新疆图书馆”站一层A口和D口中间位置,摆放着两台数字化阅读设备,乘客亲切地称它们为“小黑”“小白”。
“小黑”是电子图书借阅机,内容以3000余册电子图书为主,以有声诗词、文化讲坛和部分期刊资源为辅,为读者提供便捷的“一扫即走”借阅模式。“小白”是电子期刊借阅机,拥有4000多种人文期刊和300多种主流报纸资源,以超高清形式呈现,每日更新,读者可以选择现场阅读或下载App在手机上随时翻阅。
“乘客只需扫描二维码,注册为新疆图书馆的机构会员后,就可免费使用“小黑”“小白”。乘坐地铁期间,开启另一种阅读体验。”新疆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
阿克苏地区数字图书馆“瀑布流”电子借阅机前,一部部颜色各异的图书封面自上而下“流动”,读者轻轻用手指触摸,便能点开其中一本阅读。“这是我们馆与浙江图书馆携手建立的数字分馆,馆藏电子书15.2万册,包含VR眼镜+党建云馆一体系统、数字文化长廊、瀑布流电子书借阅系统、在线阅读电子图书、图书盘点系统、朗读亭等多项‘互动式’体验服务。”阿克苏地区图书馆党支部书记李汶介绍,读者可通过数字平台共享浙江图书馆10个学术期刊、电子书刊、视频音频资源和24个馆藏自建专题资源等。
足不出户览万卷
“推荐这本书给你”“昨天看到这段话,很有意思,跟你分享”……在克拉玛依女孩蒋晓葶与朋友的微信聊天记录里,常能看到类似字眼。她们都是“读联体·数字共享阅读服务平台”的忠实用户,两人读到好书、发现好句好段,就会将其转成链接发给对方。
“我每天会抽出1个小时在App上看书,内容很丰富。”蒋晓葶说。
“‘读联体平台’是克拉玛依市图书馆推出的全民数字阅读平台,涵盖了电子书、有声书、视频、期刊、图片等多类型数字资源。目前,平台资源量约3000种,存储总量约10TB,资源内容和数据持续更新,让读者足不出户就能读万卷书。”该图书馆工作人员王英说。
新疆图书馆则联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基础教育、维普网等一批知名数字资源生产商,建立了由学术期刊、畅销期刊、考试库、少儿绘本、有声书等30多个数据库构成的“云端图书馆”。目前,读者可以通过4种方式畅享“云端图书馆”各类数字阅读资源。第一种是直接关注新疆图书馆的公众号,第二种是通过小程序进入,第三种是手机下载新疆图书馆的App,第四种是登录新疆图书馆官网。
“为了方便读者使用,我们在微信公众号下方的‘微服务大厅’增加了微信办理借阅证服务。读者通过身份证与人脸识别,就可办理。”于志敏说。
阅读场景更多元
科技赋能,不只是阅读方式迭代更新,数字阅读的场景也更加多元化。
每隔一段时间,柯坪县盖孜力克镇中心小学的师生们都会利用线上课堂,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实验小学的学生视频连线,共读好书、分享心得。
“两所学校的孩子从去年开始通过线上共读一本好书,有推荐沈石溪《狼王梦》的,有推荐曹文轩《草房子》的……孩子们根据所读书目撰写读书心得、制作好书推荐卡或者读书小报。”盖孜力克镇中心小学老师渠秋站说,线上阅读活动以书为纽带,让两地孩子的距离拉近了。
位于昌吉市北京南路街道的百姓书屋每周都会举办读书分享会。这里不仅能提供图书借阅、购买等服务,还配备有朗读亭、耳机森林、云屏借阅机等数字化阅读设备。“音频、视频等形式让阅读变得生动起来,阅读体验感得到提升。”市民黎佳说。
“百姓书屋实行智能化管理,自助式服务,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进行业务管理,内设自助借还系统,全年全天候免费开放。”百姓书屋运营负责人黄漳平说,4处“百姓书屋”自2021年1月起开放,总藏书约26000册,实现通借通还,并提供自习、茶歇等空间,读者可享受免费借阅、无线上网等服务。
两年来,新疆“云端图书馆”不断提升优化,由最初的每周一更新改为每日更新,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微信公众号的关注量增加至11万多。
“数字阅读已经成为潮流,也让我们找到了服务大众的新模式。云端图书馆不受时空限制,能够让我们的优质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能。”新疆图书馆学会秘书长吴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