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婷 通讯员 董世菊
7月14日,叶尔克什·托克陶白在夏日清晨的阳光中醒来,美丽的世界真实呈现在她眼前。滴眼药、戴特制眼镜、从衣柜里挑选喜欢的衣服……她怀疑这是不是在梦里。
“妈妈,给我扎个漂亮的小辫吧。”7岁的女儿拉着叶尔克什的手摇晃着,把她从恍惚中拽回来,一旁5岁的儿子也吵着要她和自己一起画画、搭积木。
这一刻,是叶尔克什成为母亲以来,每时每刻都在盼望的场景。“孩子,我终于看到你们的模样了。”她喃喃自语,眼里满是幸福。
过去20年,这个30岁的年轻母亲因为眼疾已经变得看不清世界。15天前,一场跨越黑龙江和新疆的万里爱心传递,让她重见光明。
20年等待奇迹
叶尔克什是富蕴县克孜勒希力克乡阿克加尔村村民。10岁那年起,她的视力便一年不如一年,双眼只能看见一些模糊的轮廓。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最终确定是“双眼角膜变性”,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移植眼角膜。然而,一来无法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二来当地也没有眼角膜提供者,叶尔克什在煎熬中过了一年又一年。
初中二年级后,因视力越来越差无法继续求学,她在姐姐的帮助下努力学习,后来报考了新疆残疾人职业中专学校,就读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希望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境遇。
2015年,叶尔克什嫁给了青河县小伙努尔达吾列提·夏依扎达。孩子的出生,让叶尔克什想看清世界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爱人说宝宝长得像我,可我只能用手去触摸孩子的脸庞。我多想看看孩子们的样子。”叶尔克什说。每天做饭、洗衣、收拾房屋、照顾两个孩子,这些她都只能“摸”着干。
20年来,她一直在等待奇迹发生。
4000多公里爱心传递
2020年4月,在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开展眼科义诊的黑龙江省援疆医生路宏,见到了叶尔克什。
“医生,帮帮我吧,我想看看我的孩子。”叶尔克什满怀期待地向路宏道出了心语。路宏听后心里一酸,她决心帮助叶尔克什找到合适的眼角膜,成功完成手术,让其看见家人。
路宏立即联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以下简称“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请求帮助寻找眼角膜。“多年来,黑龙江省与阿勒泰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听说叶尔克什的病情后,我们想方设法为她寻找眼角膜。”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院长张弘说。
今年6月的一天,电话那头传来张弘激动的声音:“小路,好消息!现在眼库有角膜供体了,你快联系叶尔克什。”
路宏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叶尔克什的电话。可电话那头的叶尔克什却有些迟疑。路宏猜出了她的心思,“手术费用我们来想办法。”
6月30日清晨,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一行6人在张弘带领下,携带一枚珍贵的眼角膜赶往机场。4000多公里的路程、辗转近10个小时的飞行,23时30分,张弘一行抵达阿勒泰市。
50分钟手术成功
7月1日15时40分,叶尔克什躺上手术台。时间一分一秒过去,16时30分,眼角膜被成功移植到叶尔克什的右眼。
“手术很顺利!这次我们采用国际先进的深板层眼角膜移植技术,最大程度减少术后感染几率。她的视力将在1至3个月慢慢恢复正常。”听到张弘的话,一直在手术室外等候的努尔达吾列提喜极而泣。
7月2日上午,叶尔克什头上的白色纱布一圈一圈地被拆下来,叶尔克什紧紧攥着双手,慢慢地睁开双眼,“亮了!我看见了……”叶尔克什热泪盈眶。
在路宏的悉心照顾下,换药、检查、测视力……7月9日,叶尔克什准备出院。
“谢谢哈尔滨的专家,我会永远记着你们,你们不远万里为我送来眼角膜,也感谢捐献者,是你们让我重见光明……”叶尔克什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