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在乌鲁木齐海关所属霍尔果斯海关“枫桥经验”工作室,一位进出口贸易公司负责人在与海关关员交谈后,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
“我们愿意接受海关的处理结果,今后在做进出口贸易过程中也一定自觉遵守相关法规。”该企业负责人说,“海关的释法既讲明了法理,又讲明了情理,我们感受到了海关执法的专业与温度,对海关秉公执法体察民情的做法表示感谢。”在这起因企业出境货物申报不实影响出口退税管理的案件中,霍尔果斯海关关员多次与该企业负责人沟通讲解,为企业上了堂“普法课”,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转化为法治惠民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霍尔果斯海关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的工作理念,将风险和矛盾化解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积极打造执法纠纷“终点站”。
当出现通关矛盾时,为了消除对海关执法的误解、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霍尔果斯海关“枫桥经验”工作室法制专员对接企业进行释法,邀请企业与相关职能处室联席召开案件恳谈会,充分听取企业申辩、诉求,做好法律释义和普法工作。同时,对当事人申辩意见一一作出解答,让企业感受海关执法的专业与温度。
其实,类似的场景可以在霍尔果斯海关经常见到,行政执法相对人满意配合的背后,是霍尔果斯海关依托“枫桥经验”前置化解行政执法纠纷的探索和创新。通过全面梳理岗位职责,编制案件办理指南、执法规范用语,全方位规范执法行为,在各项执法活动和化解行政争议过程中开展“嵌入式”普法,把执法过程变成普法公开课,围绕商品归类、行政处罚、主动披露、首违不罚等热点难点问题,在作出易引发行政纠纷的行政行为前,加强风险评估和法治审核,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见”。
“作为调解员我们要找准化解矛盾纠纷的切入点,问清矛盾的前因后果、听清当事人的合理诉求、摸清当事人的性格特点,综合运用‘情理法’对症下药,梳理分析争议焦点所在,进行充分释法析理、答疑解惑,并调动现场各方力量将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枫桥经验”工作室调解员刘攀说。
霍尔果斯海关“枫桥经验”工作室运行以来,多元化解行政执法纠纷4起,成功率100%,有效解决了基层的普法执法难题。“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综合运用法治思维,用心、用情、用力践行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执法纠纷‘终点站’。”霍尔果斯海关副关长闫刚说。
(张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