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海波
“将哈萨克族传统民间图案画到纸上,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12月9日,库丽拉·依曼别克告诉记者。在她创办的富蕴县木拉商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排排缝纫机隆隆作响,机针快速穿梭,绣娘们专注地凝视着手上的服饰。
库丽拉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疆哈萨克族民间图案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小时候,妈妈常坐在我身边,手持针线缝制精美的图案,我就悄悄地跟着学。”库丽拉说,渐渐地,她掌握了10余种绣法,包括钩针绣、珠子绣、贴花绣等。
掌握绣法只是手段,库丽拉想更深入地理解哈萨克族民间图案文化的设计与含义,“哈萨克族的民间图案风格大多简洁粗犷,常常将植物、动物和自然元素融入其中,针脚里蕴含着祖辈的智慧。”
在库丽拉眼中,一幅图案就是一个故事,每一处细节都是对家乡的热爱。“老手艺人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羊角、鹿角、驼掌、树枝、花草等元素融入图案。”她说,蓝色代表天空和自由,白色代表纯洁和喜庆,绿色象征春天和青春,经过不断演变创新,这些图案符号与生活细节息息相关,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
库丽拉介绍,以前设计师要先在纸上绘画图案,然后再通过拓印的方式印到布料上,过程冗长费时。现在配备了绘图板和电脑,不仅可以快速绘制数字化图案重复使用,也可作为素材留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以前在县城开了一间小裁缝铺,每天赶制各种订单,但从来没有停止过设计图案纹样。”库丽拉说。
2012年,富蕴县投资280万元建成具有哈萨克民族特色的刺绣基地。库丽拉积极动员有刺绣手艺的妇女加入,互相交流学习刺绣技艺。2015年,富蕴县木拉商贸有限公司成立,100余名当地妇女在此就业,她们生产的刺绣、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等产品不仅在当地热销,还销往国外。
库丽拉设计制作的作品,经常参加疆内外各类展览,并屡次获奖。“下一步,我计划通过短视频制作,将哈萨克族的传统图案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设计制作中来。”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