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种植沙棘后,他3年带出88个徒弟

出版日期:2024-01-08   A04版●要闻   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 通讯员 邓丽娟

“我还想再干30年,到那时乌什县的沙棘产业规模一定会很大,村民们的笑脸会像成熟的沙棘果一样更灿烂。”近日,在位于乌什县阿合雅镇的沙棘良种繁育基地,乌什县远迈农林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阿地力江·阿不都沙拉木满怀憧憬地说。

阿地力江从小在乌什县城长大,2020年冬季之前他从没想过自己会与种地结缘,而且还是在戈壁滩上种植沙棘。

2020年11月,阿地力江放弃经商,应聘到乌什县远迈农林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管理位于乌什县亚科瑞克乡的8号泵房,给1200亩沙棘林浇水。

“当时,我的一些同学、朋友说我折腾来折腾去,最后成了一名农民。可是,人生就像这沙棘苗一样,只有经得住风沙,才能顽强地生存下去。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农民当好,做出点样子来给大家看看。”阿地力江说。

要保证每一棵沙棘苗都能“喝”上水,阿地力江转完1200亩地需要7个小时。他用了两天时间,搞清楚了每块地的情况和每个阀门的位置。

3个月后,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技术日渐熟练,阿地力江升任业务经理,管理区域从1个泵房增至8个泵房。村里的年轻人看到这个从县城里来的“巴郎”将工作干得这么好,开始反思自己。很快,阿地力江带出了一支种植管理沙棘的技术队伍,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喜欢上了沙棘种植,在家门口播绿造林。

近年来,乌什县利用沙棘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等生态特性,规模化种植沙棘,同时还引进了多家沙棘加工企业,邀请疆内外林果专家前来传经送宝,选派人才赴对口援疆省市的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学习。

作为企业重点培养的“苗子”,阿地力江学会了从沙棘育苗、种植管理、无人机飞防到产品深加工的多项技术。

“新疆林科院‘沙棘博士’赵英,还有我们公司董事长王国良都是沙棘方面的专家,也是我的师傅,算上他们,我前后跟7个专家学习过。截至目前,我自己带出了88个徒弟,其中,10人当上了业务经理。”阿地力江说。

目前,阿地力江所在的公司种植沙棘总面积达6.3万亩,沿着托什干河周边,原来的戈壁变成了绿洲,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

一株沙棘从大棚育苗到移栽戈壁,再到开花结果,需要3年时间。这3年,阿地力江见证了沙棘成长的全过程。

“看到沙棘,就像看到我自己。3年来,在它们的见证下,我也成长起来了。越来越喜欢这种植物,因为它很像人生,起初平平淡淡,后来慢慢长出绿叶代表着生活的希望,最后收获金灿灿的果实代表着实现了人生的梦想。”阿地力江说,这些年,在沙棘产业链上每个生产环节,都有像他一样的人,在增植护绿中实现了“金色梦想”。

现在,阿地力江团队负责的沙棘林种植区域有3.5万亩。他已经习惯了每天开车去地里转转,看到沙棘长势良好,他心里就特别满足。同时,公司研发的沙棘油口服液、沙棘油胶囊、沙棘面膜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在全国很多地方都畅销。“希望别迭里口岸开通之后,乌什县的沙棘能走得更远,让沙棘成为外界了解乌什的一张名片。”阿地力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