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燕云
“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2月12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乌鲁木齐举办“打起手鼓舞起龙”社火闹元宵展演活动。一条条栩栩如生的巨龙翱翔腾飞、盘旋翻滚,各民族歌舞轮番登场,还邀请陕西、安徽、山西等地的特色社火队伍助阵演出,为市民献上了一场盛大的社火展演。不只乌鲁木齐,这一天,天山南北载歌载舞,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
最是文化润人心。当前,新疆正在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好的经验、好的方法是什么?各地都在不断探索。很显然,闹元宵是一个成功案例,参与人数之多在其他活动中少见。以乌鲁木齐为例,今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有近100支队伍、5000余名民间艺术演员参加各种社火活动,观众更是数不胜数。不仅如此,演出的节目广受欢迎,是文化无声浸润群众心田的有效方式。把握“闹”元宵背后的文化密码,对于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这个“闹”字中,有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火花。现代让传统更亲切鲜活、传统让现代更丰富厚重。行走街头,古典的传统花灯和动感的现代灯光交相辉映,让人们既欣赏到了民间艺人精湛的手工技艺,又感受到了现代气息;用AI出灯谜、在手机上猜灯谜,传统活动新玩法,吸引众多年轻人参与其中,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与古人的诙谐幽默;机甲悟空现身乡村社火,惊艳四方,让观众在惊叹现代科技力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神话故事的魅力……传统与现代和谐交融,不仅是元宵节文化活动热闹开展的重要经验,也带给文化润疆以启示。
这个“闹”字中,有各民族文化元素交融的尝试。用艾德莱斯绸做花灯、装饰龙身;潮汕英歌舞携手冬不拉,让社火更有看点;很多地方,新疆花儿、麦西热甫、黑走马等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都融入到社火表演中……可以说,新疆各地精彩的元宵节文化活动,就是由各民族文化元素交融而成的一场文化盛宴。而让各民族文化元素交融,是文化活动吸引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的“黏合剂”。文化润疆抓住这一点,不仅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更有基础,久而久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将更加深入人心。
闹元宵,“闹”的不只是灯火与笙箫的欢愉,更是各类文化活动浸润人心的有效尝试。静思“闹”元宵背后的文化密码,从中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超越时空界限,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滋养各族群众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