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磊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投下斑驳光影。书桌前,一个11岁的小姑娘正沉浸在剪纸艺术中,剪刀灵巧游走,红纸在手中翻飞,一幅蛇形图案很快初具雏形。这个沉迷于剪纸世界的小姑娘,正是2025年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昌吉市第五小学学生孙雨轩。
孙雨轩的母亲爱做手工编织品,受母亲熏陶,孙雨轩加入了学校的剪纸社团。
在老师的指导下,孙雨轩从握剪姿势学起,一笔一画描图,一刀一剪裁剪。因力度把握不好,学习中难免受伤,但她从未放弃。剪纸社团老师于艳夸道:“孙雨轩很有灵气,勤奋又细致,进步飞快。”
日复一日的练习,让孙雨轩的手指越来越灵活,耐心与专注力也随之提升。“拿起剪刀和纸,就感到充实,我享受创作的过程。”孙雨轩说,学习剪纸两年多,她完成了近百幅作品,家里再没买过窗花。
2023年8月,孙雨轩随家人到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游玩,回家后便想创作一幅《清明上河图》剪纸作品。这幅千古名画构图复杂、人物众多,要用剪纸呈现,难度超乎想象,但孙雨轩没有退缩,利用课余时间,一头扎进了创作中。
剪纸需要全身心投入,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为了完成这幅作品,孙雨轩反复构思,对照《清明上河图》,把每一处建筑的结构、每一个人物的神态,都精心临摹下来。落刀时,她屏气敛息,手中的刻刀如灵动的画笔,在红纸上穿梭。遇到细若发丝的镂空纹路,她更是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分心。
孙雨轩经过数月努力,长2.7米、宽0.68米的《清明上河图》剪纸作品完成,线条流畅、细节精致,人物百态、活灵活现,作品在昌吉州美术馆、图书馆等地展出,广受好评。
孙雨轩不仅专注创作,还热衷于传播剪纸文化。在社区,她教老人剪窗花,带小朋友创作,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她还常常把剪好的作品送给别人,希望更多人感受剪纸魅力,了解和喜欢这门艺术。
今年暑假,孙雨轩参加了“新时代好少年”祖国行研学活动。在辽宁省博物馆参观时,她被古人的精湛技艺与智慧深深折服,传承非遗技艺的信念更加坚定。她说,会继续在剪纸的道路上前行,用作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