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任华
“我是一名‘医生’,34年来一直在为各种特种设备‘医治’疑难杂症,现在从事安全评估鉴定工作,更是要为特种设备做好体检,让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特种设备检测这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在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安全评估鉴定中心主任许明眼中,如此生动鲜活。
“特种设备”一词看似陌生,其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电梯、锅炉、压力容器、游乐场游乐设施等都是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工作从来都是全力以赴。”许明说。
在常人看来,特种设备检测整天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打交道,要爬上高高的钢架,进入深深的底坑,甚至危险的事故现场,是一项异常艰苦的工作。1988年,许明进入自治区锅检所工作,很快就感受到这个行业的艰辛。“那时候的特种设备检测工作刚起步,没有先进的检测仪器,防护装备也很落后,戴的是线手套,口罩也是棉纱的,检测中吃的苦更是无法言说。”许明说。
1990年,许明跟着锅检所总工程师唐志昂到克拉玛依市一家石油化工厂,检测一台从德国进口的二手大型加氢反应器。密闭的机器内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二手设备散发出的化学品气味熏得他们眼泪直流。“我们5个人整整检测了5天,检测完后,我们都出现了头痛、恶心等中毒症状,检测用的渗透探伤剂红色的液体渗透了口罩和手套,染到我们脸上和手上,怎么都洗不掉。”许明说,“然而,当给特种设备‘治好病’,看着它安全运行,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种设备不断更新迭代,给特检工作带来很多挑战。“要避免‘误诊’,除了靠知识、经验的积累,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许明说。
液体危险化学品罐车是移动的危险源。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许明开拓了新疆罐车检验项目,编制了各类罐车检验规程和检验工作制度、程序、技术文件等,并负责筹建了罐车检验基地,结束了罐车流动检测的历史。
2014年,在担任特检院压力容器检验所所长后,许明大胆引进美国低频电磁、平衡场涡流、超声爬行器及以色列相控阵检测技术,促进了大型危险化学品储罐检验技术的全面提升。他带队研发的天然气高压储气瓶组自动化超声检测机器人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天然气高压储气瓶组不停产检验的突破。
“那时候我国特种设备主要依靠进口,而现在国内生产的特种设备占到90%以上,我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因此始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许明动情地说。
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许明,不仅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参与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还身先士卒,带头完成急难险重工作。
特检院检验人员马文江清楚地记得,2019年,一家石化公司有一个埋地油罐需要检测。油罐埋在地下7米深处,与油罐连接的管道直径只有40多厘米。面对这样的情况谁也不敢下去。“我下去!”这时许明的回答惊呆了众人。因为管道狭窄,他举起双臂,艰难地钻了进去。“许所长已经年过五旬了,不顾危险冲在前面,他的精神鼓舞了我们。”马文江说。
2021年,许明担任了特检院评估鉴定中心主任,开始探索建立特种设备使用安全长效治理体系。“特种设备的‘疑难杂症’必须医治,但平时的‘体检’也非常重要。我们正全力探索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老旧装备的合于使用评价和安全评估、各类新技术应用。”许明说,“这项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我愿意付出所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