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
“没想到我的房子跑到美术馆里来了。”2月23日,在新疆美术馆“乡村振兴——艺术在场展”上,来自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分子村的村民马生喜惊喜地说。当日,新疆美术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小分子村的45名村民,也是该展览的主人公之一。
“乡村振兴——艺术在场展”分为“美丽乡村”“艺术乡建”“未来乡住”3个板块,“一村一景——望不尽的画卷”“在地营造——留得住的艺术”“乡村时尚——带得走的乡愁”等13个单元,采用多种展陈方式,多角度、立体式、时尚化地展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天山南北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巨变。该展览曾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
“画里是民宿最初的样子,现在我家的民宿一天能接待100多名客人了。”马生喜站在展厅还原的“画友1号”民宿场景前告诉记者——这间名为“画友1号”的“民宿”,墙上挂满了装裱好的油画,曾经一家人取暖过冬的火墙上留下了众多艺术家的签名。
马生喜和妻子张红是小分子村一户普通农民,随着不断有画家来村里写生采风,在与艺术家交流中,夫妻俩利用自家土屋开办了村里第一家民宿,取名“画友1号”。“画友1号”逐渐成为画家村重要的一景,采风者纷至沓来,游客络绎不绝,马生喜家的收入也大幅增加。
展览还还原了小分子村的网红打卡地“羊圈酒吧”,不少参观者点上一杯咖啡,静坐片刻。
看到这一幕,该村党支部书记任斐然感慨颇多:“这里原来就是个羊圈,主人马海亮以前靠种地放羊过日子。2016年,小分子村被列为吉木萨尔县南部山区整村推进农家乐示范村,马海亮一家抓住机遇,将自家废弃的羊圈改造成酒吧,并升级改造了原有民宿和农家乐,这里一跃成为小分子村‘网红打卡地’。”
一路走来,村民们细细分辨展厅里的照片、视频以及展出的实物,回忆着小分子村这几年的变化。“现在,村里的人大多开起了农家乐、民宿,这次乡里组织我们来参观展览,心里挺自豪的。”村民郭智升说。
“‘羊圈酒吧’‘画友1号’都是采风过程中见到的实际案例,我们将它们搬进了展厅。”新疆美术馆公共教育部负责人杨帆说,作为承办方,新疆美术馆先后组织人员到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分子村、阿瓦提县英艾日克镇所属村、库车市阿格乡北山村等南北疆乡村调研,将所见的不少场景进行了复原。
一些村民是第一次逛展,却并不是第一次接触艺术。2014年,小分子村先后投入7000余万元,用于村基础设施及艺术家工作室、美术馆、石器馆、陶艺馆建设,目前已建成21个艺术家工作室,成为疆内外闻名的“画家村”,一到周末、节假日,不少人就背着画板、提着相机造访。目前,村里成规模的经营户有27家,年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
马生喜告诉记者,在村里,村民张口就能说出许多作家、画家的名字,在他家的客厅,有一幅以花为主题的水彩画,画的右下角签着妻子张红的名字。“这是我2015年画的第一幅作品,经常看画家们创作,我也渐渐喜欢上了画画。”张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