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第一师9团梨花镇“七彩疆南”景区举办泼水节(7月28日摄)。□图片由兵团第一师融媒体中心提供
2022年6月16日,阿拉尔塔里木机场正式通航。图为从乌鲁木齐乘坐首趟航班的140余名乘客抵达阿拉尔塔里木机场后合影(2022年6月16日摄)。□图片由兵团第一师融媒体中心提供
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外景(2023年8月19日摄)。□图片由兵团第一师融媒体中心提供
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门景区(5月28日无人机摄)。□图片由兵团第一师融媒体中心提供
塔里木河大桥(9月8日无人机摄)。□图片由兵团第一师融媒体中心提供
胡杨河从阿拉尔市城区穿过(2023 年 10 月 10 日无人机摄)。□图片由兵团第一师融媒体中心提供
高标准农田里,棉海荡漾,稻谷飘香;产业园区里,厂房林立,机声隆隆;城市景观带,步步绿意,处处美景;基层团场连队,宜居宜业,乡村和美……金秋时节,位于塔里木河源头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7200余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呈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画卷。
从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一师,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70年来,第一师在兵团“第一”的建制序列没变,赓续红色基因的传统没变,弘扬兵团精神的激情没变,奋楫争先的干劲没变。变化的是城乡建设规模、民生投入规模、生态改善规模、人口规模、产业规模、金融规模等。
如今的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下辖17个团镇、乡,辖区总人口50余万人,2023年生产总值422.35亿元。
民生关切 拉满百姓幸福感
一座城市,一段历史,一腔情怀,一种精神。
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地处塔河之源、沙漠之门,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从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到着力打造宜居、智慧城市,70年来,几代兵团人牢记职责使命,发扬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完成了“荒原变家园,家园变城市”的壮举。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创造了多个“第一”和“之最”。
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的建设历程和城市魅力,是兵团城市设施逐步完善、交通路网愈加通畅、城市功能持续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水平不断提高的缩影,是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的具体体现。
——2022年1月10日,新疆阿(阿克苏)阿(阿拉尔)铁路开通运营,这是第一条兵地铁三方联建的铁路,为沿线各县市、团场居民出行带来了便利,为当地创造出新的发展机遇。
——2022年6月16日,从开工到行业验收仅用时12个月、在全国同类型机场建设项目中工程建设速度第一的阿拉尔塔里木机场正式通航,兵团第一师几代人渴望“不觉天涯海角长”的梦想终于成真。
——2023年10月28日,G3036阿克苏至阿拉尔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启动,这是第一条兵团主导并列入国家公路网的高速公路,项目建成后,阿拉尔至阿克苏车程将大幅缩短。此前,不断升级改造的阿(阿拉尔)塔(塔中)公路与南疆多条公路连线成网,构建起连通和田、图木舒克、沙雅、库车、阿瓦提等周边城市的公路交通网络。
——2022年3月3日,塔里木大学新校区(东扩区一期)启用。截至2024年6月,这座创建于1958年的“沙漠学府”有校本部和东扩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3898亩。同时,当地拥有各级各类学校60余所,教育体系较为完善,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基础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2023年2月1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新疆兵团阿拉尔医院正式揭牌。该项目入选兵团第一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清单,将建成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和应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和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2023年,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开展的各类招聘会累计吸引参会企业589家,提供就业岗位7016个,积极促进劳动者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2012年以来,当地加大促进就业工作力度,每年线上线下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金秋招聘月”等一系列招聘活动。
——在荒漠化治理过程中,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不仅注重传统的植树造林,还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模式,通过推进盐碱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盐碱地治理与综合利用、沙漠阻击战、生态系统修复、治沙光伏新能源五元协同、多元一体等多种手段,推动防沙治沙由单一模式向“防、治、用”转变,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在城市建设中,阿拉尔市建市以来,围绕“彰显军垦特色,建设绿色新城”的目标规划建绿、工程植绿、义务添绿、养护保绿,人均绿地占有率居全国前列,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与此同时,构建“一中心、五组团”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四河润城”规划、雪松河片区开发项目等加快推进,建成区面积由7.5平方公里扩大至3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8%。
……
在一代代兵团人的共同努力下,兵团第一师及下辖各团镇、乡越变越美,广大干部职工也在民生改善中拉满幸福感。
产业支撑 筑牢发展“压舱石”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百业强。
在有着“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写照的兵团第一师,70年来,一代代军垦人发扬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将亘古戈壁荒漠变成“塞外江南”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个科技种田、产业兴农的奇迹。
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以创建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契机,聚力稳粮、优棉、强果、兴畜、创特色,坚定不移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
——秉持“不与民争利、不与民争水、不与民争地”的原则,兵团第一师的先辈们在戈壁荒原上白手起家、垦荒种田、艰苦创业。截至目前,建设高标准农田249万亩,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实现“双翻番”,冬小麦示范田创南疆小麦单产新纪录,农业总产值稳居兵团第一。
——综合治理盐碱土壤、科学选择适地品种、配套良法,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上万亩白茫茫的盐碱地上种出了金灿灿的水稻,变成“米粮川”。生产的大米白如玉、光泽润,“粮袋子”更加丰富。
——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在优化水资源配置和科学调度、深挖节水潜力、调整灌溉模式中,探索出“滴水秋灌”“滴水冬灌”“干播湿出”等节水技术。今年,兵团第一师200多万亩棉花全部采用“干播湿出”技术。
——兵团第一师是兵团最大的特色林果业基地。5团沙河镇的苹果产量和产值均位居前列,7万亩苹果地总产值达到18亿元,一举夺得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城镇的美名。阿拉尔核桃、鲜枣、干枣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做大做强红枣、苹果、香梨、核桃等产业的同时,兵团第一师“果盘子”新果不断,新梅、杏李、樱桃、百香果等一批特色林果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目前,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林果业种植面积达102.5万亩,可年产果品200多万吨,总产值达170亿元。
工业是壮大兵团综合实力的重要引擎。70年来,兵团第一师工业发展从零起步,实现了由工业化起步阶段到工业化初期阶段、中期过渡阶段、现代工业的历史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突出“全产业链、高附加值”导向,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强产业,大力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绿色化工三大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方面,纺锭规模达到309万锭、粘胶纤维产能34万吨、聚酯长丝产能30万吨、印染46.4万吨。
——食品加工产业方面,初步形成了乳制品、食用油、生物蛋白、浓缩果汁、白酒饮料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先后获批创建国家级红枣产业集群、国家级生猪产业集群、兵团级苹果产业集群,荣获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
——绿色化工产业方面,建成12万吨烧碱、12万吨PVC、15万吨乙二醇、30万吨预焙阳极、18万吨尿素等产能,形成电石—烧碱—PVC产业链、天然气—合成氨—尿素产业链、天然气—乙二醇产业链,化工与纺织耦合发展进程加快。
此外,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采棉机械、智能机械等新型、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速,新能源基地初具规模,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项目落地建设,新材料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延伸……有了产业“强支撑”,发展的“压舱石”越筑越牢。
精神传承 激发文旅新活力
近年来,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依托人文历史资源禀赋,对军垦历史建筑进行发掘认定和保护利用,将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提升到文化自信的高度,推进文化润疆,集中展现兵团红色基因和军垦文化特色,留下一批有故事的历史建筑。截至目前,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已挂牌公布历史建筑15处,包括老一桥、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三五九旅屯垦戍边纪念碑和部分团镇历史建筑。
——位于阿拉尔市中轴线上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不仅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游客必来的“打卡点”。自2009年9月开馆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60余万人次。很多游客表示,来这里参观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洗礼。该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研学教育基地”,并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兵团第一师16团1连的老一营旧址,由16团红色军垦党校、16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6团屯垦戍边红色旅游基地组成。营部内有广场区域、办公及大礼堂区域,收集了革命先辈们各个时期的劳动生产工具、休闲娱乐用具及生活用品等实物、图片、文字材料近百件(幅)。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实物,还有震撼人心的屯垦戍边故事,让无数参观者感慨万分。自2023年老一营旧址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以来,已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
——兵团第一师1团素有“天下第一团”的美誉。1团1连是最早建成的兵团连队,被誉为“红一连”。一团建团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级荣誉79项,兵团级荣誉1392项,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先进文化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国”字号荣誉。近年来,团镇更是借助红色文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及农业等优质资源,谋划全域红色旅游发展。
以红色旅游为主线,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开发的旅游景点不断增多,旅游业态不断丰富。
——兵团第一师4团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将天山蝴蝶谷景区作为重点文旅项目,依托团域山水田园风光、天山南山牧场等独特资源,在景区新建农家乐、增加民宿,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同时,该团充分发掘军垦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引入社会资本开发建设,助推旅游业蓬勃发展。
——今年7月,兵团第一师11团与杭州一酒店管理公司签约,双方就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沙漠之门景区)建设沙漠酒店项目达成投资协议。该项目将打造网红打卡点、度假目的地,让游客放眼就能欣赏到大漠余晖、金色胡杨,享受沙漠文化极致体验。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11团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称号,为游客提供了优质的乡村旅游体验和丰富的体育旅游活动。
16团塔河源荷花文化旅游节、9团七彩·疆南民俗文化旅游节、7团端午龙舟赛……一个个接地气、群众参与面广的文旅活动,在兵团第一师火热进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聚力加快建设南疆兵团中心城市,大力推进三产服务业发展,围绕开发文旅新产品、挖掘文旅新热点、整合文旅新线路,带动文化旅游消费,各团围绕“一团一品”“一连一品”旅游发展规划,全力打造集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目前,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共有旅游景点16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2家单位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