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兵团第十二师“天山号”冷链数字班列首发现场,463.5 吨新疆地产新鲜葡萄发往泰国曼谷。□图片由兵团第十二师融媒体中心提供
兵团第十二师221团万亩辣椒晒场上,村民正在晾晒辣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2021年10月18日摄)。□图片由兵团第十二师融媒体中心提供
工作人员在兵团第十二师222团鲟龙鱼水产养殖基地内捕鱼(2021年8月31日摄)。□图片由兵团第十二师融媒体中心提供
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农场各族职工群众跳起舞蹈《祝福祖国亚克西》(2020年5月18日摄)。□图片由兵团第十二师融媒体中心提供
兵团第十二师天恒基汽车城(3月5日无人机摄)。□图片由兵团第十二师融媒体中心提供
火热建设的重大项目、色彩斑斓的田园景观、风光旖旎的特色农场……金秋时节,地处乌昌腹地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田畴似锦、沃野流金,处处洋溢着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兵团第十二师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党中央对兵团的定位要求,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重大机遇,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壮大综合实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描绘了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今年上半年,兵团第十二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97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7亿元,同比增长0.0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78亿元,同比增长5.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5.12亿元,同比增长11.9%。
聚焦总目标
忠诚履行新时代职责使命
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驻扎在乌鲁木齐市的唯一整建制师,兵团第十二师成立之初就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神圣使命。
兵团第十二师前身为1964年1月成立的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乌鲁木齐市农垦局),2000年11月经中央编办批复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二师,2012年12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
仗剑扶犁、战天斗地,几代兵团人不忘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始终将维护新疆和谐稳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兵团第十二师党委牢牢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和当前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强化看家本领,发挥特殊作用,把自身发展放到自治区和兵团发展大局中,在攻坚克难中求奋进,在抢抓机遇中办大事,在保障民生中增和谐,在从严治党中聚力量。越来越强劲的正能量,在师域内积蓄和释放。
持续深化党政机构和“政”的职能改革,兵团第十二师全面依法承接行使好“政”的职能,推动建立协同高效、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政”的效能显著提升。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全力防灾减灾救灾,平安十二师、法治十二师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在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中,兵团第十二师着力完善土地、职工、民兵“三位一体”,维稳戍边看家本领进一步增强;建起百姓议事会,让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一连(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推动矛盾纠纷调处“最多跑一地”……兵团第十二师积极探索更多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就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兵团第十二师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履行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功能,用好兵团精神这一宝贵财富,充分发挥军垦文化资源优势,夯实文化阵地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举办特色文化活动,以文化人,以文润心,不断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凝聚起把兵团建设得更强大更繁荣,努力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兵团第十二师紧抓交通、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关键”,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兜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推进民心工程,每年将70%以上财政资金用于保障民生,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在建设头屯河兵地融合生态产业示范区过程中,兵团第十二师打破交通瓶颈,打通6条断头路,建成近100平方公里的环状路网,与乌鲁木齐市、昌吉市、八钢交通路网全面对接,实现跨区域互联互通;与兵团第二中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建成兵团二中第十二师校区,结束了师域内无示范性高中的历史;多措并举稳岗扩就业,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外出务工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连续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现零就业家庭全部动态“清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守望相助共建美丽家园
北亭文史馆、104团牧二场、天鹅之乡特色风情小镇、“天山芙蓉·八千湘女上天山”历史陈列馆……这些极具兵团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如今已是兵团第十二师各族群众了解兵团历史文化、传承民族团结精神的重要平台。
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兵团第十二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建立完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不断延伸,带动了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各族职工群众互学生产技能、组团经营发展、打造特色品牌、携手增收致富,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17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6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分别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兵团表彰;74个集体、153名个人受到乌鲁木齐市、兵团第十二师表彰;三坪农场、十二师、十二师中学、西山农牧场、天润乳业先后被命名为第五批、第九批、第十批、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翻开兵团第十二师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史册,一个个闪耀的成绩背后,有无数个心手相牵的动人故事。
在三坪农场,维吾尔族姑娘木巴热克·木合麦提和汉族小伙李文涛喜结连理的故事,已成为一段佳话。如今相亲相爱的两人生活美满,有了爱情的结晶。2017年,工作优秀、家庭美满的木巴热克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先进个人。
在兵团第十二师,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谱写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乐章。
兵团第十二师党委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兵地一家亲”思想,坚定不移以区域协调发展理念,谋划和推动兵地融合发展,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一港五中心”建设,大力推动兵地思想理念融合、空间布局互嵌、资源要素共享、基础设施共建、产业布局协同、生态环境共治、民生事业联动发展、文化润疆一体推进、干部人才双向交流,在全方位推进兵地深度嵌入融合发展上聚力攻坚。
与此同时,兵团第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共同建设统一开放的大市场,构建向西开放的大通道,努力成为乌鲁木齐(十二师)都市圈主要的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主动与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沟通对接,共同编制各类专项规划,积极推进兵地在交通体系、水利资源、城镇建设等方面共建共享,建立完善兵地统一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落实兵地干部人才“双向交流、互派挂职”机制,深化兵地人才交流合作,多次组织基层干部赴地方观摩学习交流经验,通过资源互补、工作互检、经验互学,培养干部人才队伍。
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
大潮既起,势如破竹。
7月23日,新疆欣业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忙碌。该公司总经理丁鹏介绍:“依托新疆自贸试验区的利好政策,公司今年启动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项目,实现由‘代加工’到‘自主生产’的突破,极大节省了运输时间和成本等,助力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链的构建。”
紧抓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兵团第十二师以“链”布局、因“链”集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现代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已引进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先进装备制造行业领军企业。今年引进的项目中,有102个外贸出口、装备制造类项目,占全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48%。
“今年装备制造、新能源开发等项目占比逐步增加,在全师固定资产投资中,社会投资占比达到70%以上,这些项目将助力打造外贸出口和装备制造现代产业基地。”兵团第十二师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吕晓品介绍。
站在发展风口,把握时代机遇,兵团第十二师主动融入自治区“九大产业集群”,聚焦兵团七大主导产业及21条重点产业链,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现代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和安防等七大产业链和五大产业集群,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十二师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十二师区块(以下简称“十二师区块”)通过多举措打造开放型特色产业体系,依托乌鲁木齐陆港空港区位优势,围绕“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中铁联集乌鲁木齐分公司三坪集装箱中心站”“上合示范区新疆分园”“兵团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四大平台,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企业加速释放发展动能。截至目前,十二师区块拥有经营主体6367户。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经营主体687户。
兵团第十二师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彭燕介绍,十二师区块将强化产业布局,构建高效跨境贸易生态圈,深化海外仓互惠战略合作,在制度创新上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加快形成促进大开放、推动大发展的强大合力。
改革是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兵团第十二师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放管服”改革的精准抓手,设立行政审批局,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着力构建集约、高效、便民的行政审批服务机制;推行“三个一”政务服务新模式,项目备案申请缩短至30分钟;打造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推行市场主体“集群注册”登记,推出“绿色通道特殊办”“周末不打烊”等服务。
着眼于高质量发展要求砥砺前行,兵团第十二师正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征程阔步前行。
(冯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