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铸辉煌 聚力再出发

——兵团第五师双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出版日期:2024-10-07   A10版●辉煌70年 礼赞兵团   新疆日报  

双河市一隅(9月27日无人机摄)。 □沈志君摄

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庆祝兵团成立70周年主题文艺晚会现场。图为演员在表演情景歌舞《凯歌进新疆》(9月29日摄)。 □沈志君摄

兵团第五师70万亩棉花采收现场(2023年9 月23日摄)。 □张彦胜摄

兵团第五师双河市滨河社区居民走上街头敲锣打鼓、耍狮舞龙,喜迎元宵节(2024年2月24日摄)。 □沈志君摄

湖北能源集团双河市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90团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现场(10月6日摄)。 □白雪摄

金秋时节,沃野流金。

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及各团场、连队,田间地头秋收正忙、工厂车间机声隆隆、货场公路车辆穿梭、旅游景区人流如织,职工群众居住区的小广场上,歌舞欢腾,笑语喧哗。

七十载栉风沐雨,七十载砥砺前行。今年,是兵团成立70周年,70年来,兵团第五师扎根边陲,牢记职责使命,历经艰辛,铸就辉煌,在祖国的西部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灿烂篇章。

金戈铁马守边疆 维稳戍边铸忠诚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新疆时强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

兵团第五师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六军十六师,1949年11月进疆,屯垦戍边,创建了哈密垦区。1963年2月,根据戍边需要,千里移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从东疆哈密到西陲博州,70年来,兵团第五师始终牢记职责使命,为新疆的安宁和人民群众的和谐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

持续开展民兵大冬训,训出好效果、训出精气神、训出战斗力;党政军警兵民联合管边控边,确保边境安宁、边疆稳固;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抢险救援冲锋在前……进入新时代,兵团第五师把维稳戍边作为压倒一切的职责使命,一项项“硬举措”落地生根,为确保辖区持续、全面、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从金戈铁马的英雄之师到边疆建设者、创业者、守边人,70年来,兵团第五师一代代军垦人牢记使命、初心如磐。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在兵团第五师双河市成为凝聚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的磅礴力量。

深化改革扬新帆 高质量发展绘锦图

春华秋实七十载,兵团第五师一代代军垦人矢志不移,紧跟时代步伐,弘扬改革精神,坚持开拓创新,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添活力,开创了师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改革深,发展稳。一直以来,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体制机制,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推动经济加快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兵团第五师双河市深入实施“能快则快、做大总量、做强工业”一个发展战略,落实“稳存量、增增量”两项工作举措,主攻“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产业、来料加工业”三个重点方向,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当前,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已经发展成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贸综合经营的经济实体。2023年,兵团第五师双河市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达100.30亿元。

改革再深化,扬帆追梦行。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党委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改革部署,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和兵团党委各项改革任务,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政”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军”的属性进一步彰显,“企”的经营主体地位逐步建立,体制机制革命性重塑、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明显增强。

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兵团第五师双河市牢牢把握这一主线,以增强认同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文化润疆,大力弘扬和践行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充分发挥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功能。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讲,全方位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推动各族职工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持续用力践行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充分发挥“红星耀双河”陈列馆职能作用,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和纪念设施保护利用,广泛学习宣传“中国好人”“兵团好人”等典型,带动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

——持续用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组织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举办兵团题材小说《苍山北望》出版发布会;建设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和应急广播体系项目;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坚持兵地一家亲、兵地心连心,找准兵地融合切入点、兵地同频共振契合点,积极推进兵地在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团结等方面的交流协作,努力打造兵地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共同开创新疆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颗星星挂不满天空,一块石头垒不成山峰,只有56个民族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让祖国母亲更加繁荣富强……”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各族干部职工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共享发展成果、共建幸福家园。

龙头起舞看“双河” 城乡融合共发展

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双河市揭牌成立,拉开了双河新城建设的大幕。

一城屹立,向新而生。兵团第五师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将中华文化、兵团文化、汉唐元素、红色基因融入双河市城市建设,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形成“一心、两轴、四廊、八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建立“五湖四水六园”生态水系,升华“水”的灵气,彰显“绿”的生气,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3%。

兵团第五师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双河市的同时,统筹抓好团场小城镇建设和美丽连队建设,努力绘就城乡面貌新画卷。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快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组织实施,精准规划以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为支撑的总体空间格局,持续推进“双河市+团场小城镇+美丽中心连队+作业点连队”的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提升双河城市功能,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双河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打响双河教育和医疗两大品牌,持续提升双河城市功能品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便捷、温暖、安全。

——坚持以城带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持续加大团场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建设了一批经济繁荣、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小城镇。

——深入实施连队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完善连队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连队,打造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

为民情怀永不变 凝心聚力谱新篇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近年来,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职工群众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职工子女等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开展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强化就业创业服务指导,新增就业人数年年递增。

——持续擦亮教育品牌,实施立德树人质量提升工程和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双河职业技术学院获批成立;黄冈中学第五师分校高考成绩实现“十三连升”。

——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医共体”建设,师团两级标准化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兵团第五师中医医院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决当好生态卫士。

——扩大对口援疆综合效益,不断延展多层全覆盖援疆格局,统筹抓好智力援疆、教育援疆、医疗援疆、文化援疆等重点工作,用好援疆资金,加快民生项目建设,推动对口援疆工作取得新成效。

如今,双河市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称号,还入选了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获评兵团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

风劲帆满江天阔,再踏层峰启新程。站在兵团成立7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全体干部职工群众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和兵团党委八届八次全会工作部署,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引领下,勠力同心、不懈奋斗,忠实履行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职责使命,在建设美丽新疆、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冉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