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潮涌再出发 务实求进势正雄

——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出版日期:2024-10-07   A12版●辉煌70年 礼赞兵团   新疆日报  

8月14日,技术人员在位于胡杨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疆江浩电容科技有限公司车间调试设备。 □刘笑天摄

8月24日,兵团第七师131团9连职工正在采摘葡萄,准备装箱销往全国各地。 □刘笑天摄

8月22日,在位于兵团第七师的新疆农垦奎河番茄制品有限公司,运输车辆正将一车车番茄运送到生产线上。 □刘笑天摄

“中国军垦文化之乡”、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城 胡杨河市(8 月26日摄)。 □刘笑天摄

百舸争流千帆竞渡,风劲潮涌万象更新。

进入收获的秋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发展遍地开花、惠民实事如期兑现,城市宜居宜业、乡村生机勃勃、人民安居乐业……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踏上新征程。

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心,与奎屯市、乌苏市、克拉玛依市毗邻,区位优势明显。

兵团成立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书写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新篇章。

动力革新

深化改革坚毅如磐,激发活力汹涌澎湃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

一次次解放思想、迎接挑战,一次次守正创新、破冰前行,如同灯塔照亮兵团第七师改革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把改革作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70年来,农业从粗放生产到机械化、智能化生产;工业从手工作坊到新型工业化;住房从改革初期军营式平房到水电暖齐全的楼房……对比今昔,看到的是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深入人心,体制机制实现系统性、革命性重塑,师团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亿元产值连队达到77个,占连队总数的近50%,职工履行职责使命的精气神全面提振。

营商环境的优化,滋润着每家企业的心田。2023年,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小兵帮办”实现师团连(社区)全覆盖,率先在全兵团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国资国企改革以破竹之势推进,经济贡献率显著提升。2023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7.3亿元,同比增长7.35%,国有资本实现保值增值。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能力持续增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动力更加强劲,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近年来,立足“一极一区一支撑三基地”定位,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不断完善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思路、路径和举措。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284亿元,同比增长9.3%;总量较2020年增加70亿元,年均增长8.9%。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6.5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9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8.7亿元,增长6.5%。2019年至2023年累计实现生产总值12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42亿元、第二产业440亿元、第三产业418亿元。

在改革精神的激励下,在创新理念的助推下,70年来,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无惧风高浪急,无畏艰难险阻,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结构优化

三大产业协同奋进,创新发展动能增强

从戈壁荒滩到万亩良田,如今高新科技已成为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农业发展的标签。2023年皮棉总产量27.24万吨,单产164公斤,连续5年名列兵团第一。积极打造先进生产力示范区,加强智慧农业建设,建设了3.5万亩MAP种植基地。大力推进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2023年畜牧业完成产值39.49亿元。亿元产值连队如繁星般点缀在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的版图上,一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美好图景正变为现实。

工业,是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围绕“3+3”产业体系,布局十大产业链,持续深化“项目投资促进年”活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2023年,兵团第七师亿元以上产值企业46家,实现产值202.4亿元。建筑业大力拓展师外、疆外市场,项目遍布南北疆和疆外6个省份。

总投资40.07亿元的奎屯河引水工程是兵团在建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是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自2020年开工以来,建设者以“大禹奖”为目标,取得了项目一个个阶段性胜利。截至目前,老虎口大桥顺利合龙,主桥全面贯通,计划今年底下闸蓄水。

在工业、农业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服务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发放消费券、开展促消费活动,带动消费持续稳定增长。金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小微企业贷款发放量屡创新高。文旅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吸引着八方来客。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27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58亿元。

从一产独大到一、二、三产快速协调发展,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使命担当中实现一次次飞跃,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经济运行勾勒出一条持续上扬的优美曲线,铺展出壮大综合实力、履行职责使命的壮美篇章。

文化深耕

强化意识精研细琢,文化润疆硕果盈枝

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聚焦“戈壁母亲故乡 军垦文化新城”定位,加强“中国军垦文化之乡”品牌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先进文化示范区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70年来,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在兵团第七师这片热土上坚持军垦主题的文艺创作,从二十世纪70年代的长篇小说《古玛河春晓》,到新世纪的电视剧《戈壁母亲》《热血兵团》《大牧歌》,涌现出沈凯、陆天明、陆川、韩天航、韩子勇、丰收等数十位文艺名家。先后有6人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飞天奖”、鲁迅文学奖、绿洲文艺奖等奖项,以韩天航为旗手的军垦文学、军垦电视剧享誉全国。

今年,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紧紧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兵团成立70周年”,实施文艺精品“十个一”创作工程,集中推出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用情用心用力讲好兵团故事、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故事,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

朵朵文艺之花在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常开不败,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优质棉田间课堂项目入选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奔腾的奎屯河》获第十七届小康电视节目工程优秀奖,歌曲《追光的人》、散文集《二小二小头上长草》获得第十届兵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美术题材《奎河破冰人》系列作品入选2024年度兵团文艺精品工程扶持项目,油画作品《童年记忆——父亲的棉袄》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著名作家韩天航签订《年轻的城》电视剧拍摄授权书……这些有力展现了兵团第七师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文化人、代代传承、创新发展……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持续深化“中国军垦文化之乡”影响力,溯源“戈壁母亲”文化,积极构建以“戈壁母亲”为统领的124团军垦红果文化之乡、125团军垦红柳文化之乡、126团军垦戈壁母亲文化之乡等军垦文化品牌。126团中学被中国民协授牌“小小民艺馆”,127团被中国民协授牌“非遗小剧场”,军垦文化品牌内涵不断丰富。

不断厚植文化沃土,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借助“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文化润疆志愿服务工作站”平台和援疆资源,举办多场文化润疆志愿服务演出,请大师名家为基层文艺工作者和群众普及文艺知识,推荐文艺骨干外出参加各类文化培训,有力提升了文艺工作者的文化素养、文艺修养,形成了不断出精品、不断出人才的生动局面。

城市焕新

建设升级匠心独运,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时钟滴答,一年年悄然流逝;变化无声,回望已焕发新颜。

家门口的学校建起来了,更多孩子可以就近入学;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形象更美;看病就医更加方便,老有所养、困有所扶……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铺展开加快城市建设、持续改善民生的壮美画卷。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胡杨河市打造口袋公园11个,建成区绿地面积201.41公顷,城市绿地率50.1%,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100%。2023年,胡杨河市被评为第一批“兵团园林城市”,城市魅力尽显。

2021年以来,总投资1.27亿元稳步推进2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一个个老旧小区华丽变身,一栋栋老居民楼焕发新颜。

交通畅,百业兴。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按照“一轴两带”综合运输通道、“543”干线公路网络和“一核三极六支点”综合运输枢纽的交通运输总体布局,加快铺就“四好农村路”。2014年至2024年,已建成农村公路691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团(镇)100%通客车,遍布连队、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已形成。

援疆十四载,情谊满天山。14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对口援疆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面向基层、面向民生,着力解决七师胡杨河市职工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共实施民生项目296个,投入援助资金16.4亿元。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围绕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民生项目落地速度。今年,兵团第七师第一所高等院校——胡杨河职业技术学院开工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义教部天北校区热火朝天施工……

从居住环境到文化教育,从看病就医到社会保障,一个个看得见的“幸福大礼包”让职工群众普遍受益,一幅幅职工群众美好生活的绚丽画卷正在展开,胡杨河市这座“宜居宜业之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风雨砥砺不忘初心,春华秋实继往开来。七十载奋进不息,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以雄浑笔触,绘就辉煌画卷,成就非凡答卷。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党中央对兵团的定位要求,奋力打造兵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争当兵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谱写兵团第七师新篇章!

(张婷婷、宋亚丽)